從光學(xué)角度上講鏡頭是圓的,光線要通過鏡頭的中心點來投射出圖象,也就是說從屏的邊緣和屏的中心到達(dá)鏡頭焦點的距離永遠(yuǎn)是不同的,屏邊緣到鏡頭中心的距離總會比屏中心到鏡頭中心的距離大,這樣就會有像差產(chǎn)生,表現(xiàn)為畫面中心調(diào)的清晰的情況下,畫面邊緣是模糊的,邊緣清晰了,中心又模糊了,越小尺寸的屏,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差距就越小,反之,越大尺寸的屏,距離的差距就越大,像差也就越嚴(yán)重,所以無論是什么設(shè)備,只要是使用鏡頭的儀器,成象就會有像差產(chǎn)生,只不過通過技術(shù)整合可以把像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jìn)口投影機無論是三片式還是單片式,液晶片都很小,最小的只有0.56英寸,從這一點上,完全可以把像差控制在98%以上,不用儀器測是分辨不出來的,但國產(chǎn)DIY這一類機器就不同了,使用的液晶屏都是大屏,數(shù)字屏能夠控制在6寸左右就已經(jīng)算很小的了,這樣的畫面效果可以達(dá)到一個像差能夠容忍的范圍之內(nèi),如果采用更大的屏,這個情況就更嚴(yán)重,會超出感官容忍的范圍,想把像差減小點只能靠使用更長焦距的鏡頭,加大鏡頭和屏之間的距離來縮小屏中心和邊緣到鏡頭的距離上的差距,這樣就會進(jìn)一步使光的利用率變小,如果從效果上已經(jīng)失去了清晰度,那么DIY還有什么意義?大家可以去看那些使用大屏DIY的機器的效果圖,都是一些電影畫面,沒有PC顯示畫面做效果圖的,因為顯示電腦畫面時,只要有一點點的像差就會表現(xiàn)的很明顯,電影畫面的效果圖片就不明顯了,尤其是那些16:9的畫面,在效果圖里根本就看不見邊緣,所以大家看不出有什么像差,如果大家忽略了這個問題,就容易被誤導(dǎo)。
同樣的光通量前提下,大屏和小屏的光利用率也不相同,也就是說同樣的亮度照射比較大的面積亮,還是照射比較小的面積亮?這個問題小學(xué)生也能回答的出了,所以使用大屏就要被迫提高燈的功率,但還是會有暗角的產(chǎn)生,另外因為燈功率的提高,涉及到的電費的增加和散熱的處理問題都不可小看,如果每兩個小時要付出一度電費,看看天長日久積累下來的電費是不是DIY一族能承受的了的,以前用不起進(jìn)口機的原因除了機器太貴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燈換不起,每個小時的使用費用都要幾元錢,現(xiàn)在可以DIY了,燈也換的起了,但電費卻掏不起,因為在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今天,電價隨時都會上漲,石油漲價就是個例子,今夏國內(nèi)各地區(qū)頻頻拉閘限電的原因就可以說明問題了,北京電價就已經(jīng)上漲了3分了。 在幾年前,DIY投影剛開始的時候,一些前輩愛好者都是用300-575W的鏑燈做光源,鏑燈的色溫是7000K的,300W的燈在7000K的色溫下,亮度絕對要比一個色溫4000K,功率400W的燈要亮很多,甚至要亮一倍都不止,但在這種亮度下,大家還是紛紛都淘汰了鏑燈,其中的原因除了鏑燈壽命短之外,更重要的是溫度太高,面對燈表面1500度的高溫,散熱問題真的很頭疼,會頻頻出現(xiàn)液晶老化,排線斷裂,烤炸聚焦鏡和隔熱鏡的問題,本人親自修理過一臺早期使用300W鏑燈的機器,就是因為高溫處理不了,燈泡爆炸后把聚焦鏡連同隔熱鏡,反光碗一同崩碎,后來換成150W金鹵燈,使用了兩年也沒出現(xiàn)什么問題。 總之,DIY的精神應(yīng)該體現(xiàn)在低投入(適可),高標(biāo)準(zhǔn)(盡量高),低維護(更換成本低),低運營(使用費用低)上。
[精銳投影提供]
|